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8页

主题:青岛高新区将建三代新城

发表于2016-09-21

建设现代化全球城市、打造青岛第三代新城。在产业发展上,承接第三次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形成全市科技创新的“枢纽”。在空间发展上,采用“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的空间发展理念,形成“一核、两带、三岛群、多园区”的岛链状空间发展格局……记者从市规划局获悉,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高新区开发建设的要求,市规划局把制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新城区总体规划作为首要任务,编制完成《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昨天,这一规划向社会公开,并征求各界意见。


规划参考上海、天津等地经验


伴随经济全球化,新一轮城市竞争演变为全球科技枢纽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的竞争。国内城市纷纷整合自身资源,转变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海东滩、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等一批新城应运而生。


青岛处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边缘,面临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的南北夹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深圳、上海、苏州等城市相比,已形成明显差距,与大连等城市的领先优势逐步减弱。


面对当前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趋势,为尽快进入国家战略视野,融入全球产业版图,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确定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城市发展战略,利用胶州湾北部盐田改造建设新城区,促进城市空间拓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拉开城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序幕。


打造青岛第三代新城


青岛开埠百年,先是形成了以欧陆风格为主的西部老城区,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政府的东迁,又形成了现代化的东部新区。未来,按照新的规划蓝图,青岛以“生态”和“创新”为发展主题的第三代新城将在新城区出现。


规划通过解读国内外新城发展案例,以建设现代化全球城市、打造青岛第三代新城的战略视野,综合考虑自身环境特点,提出以“生态”和“创新”作为自身发展主题,倡导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紧凑集约的发展模式,并高屋建瓴地制订新城区发展目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上的重要节点,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城示范城区,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军地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创新服务平台和北部城市新地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宜业宜居的生态新区。


空间发展采用“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理念


空间发展上,兼顾地区内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现有发展基础,在“海·岛·湾”的区域空间构架下,采用“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的空间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发展引擎为核心,按照“内外并举”的发展模式,形成“一核、两带、三岛群、多园区”的岛链状空间发展格局。依托盐田水系整治和生态安全要求,规划用地布局形成“岛”状特征,以快速交通和生态网络为纽带,串联东部创新岛群、中央科技岛群、西部创智岛群,各岛群内组织多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


市规划局负责人表示,在区域竞合的关键时期,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紧紧围绕“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构建通往全球的创新湾区,打造浪漫动感的复合岛链,争夺区域竞争的制高点,为青岛的永续发展提供优质的创新空间。不久的将来,在这片湾底特殊的土地上将呈现一个水清绿秀、环境宜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生态新城。


产业发展要做高科技创新枢纽


产业发展上,依托青岛产业等的外向型特征,实施全球化品牌营销策略,以IT、IC、生物制药、海洋科技、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承接第三次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外包产业,吸引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研发总部进入。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形成全市科技创新的“枢纽”,建立青岛的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全球产业版图。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解读


以盐田改造为基础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胶州湾的底部,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这块土地虽然大部分还是湿地荒滩,却被青岛市全市上下寄予了厚望。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指引下,这一区域作为拥湾发展的试点区将率先开展区域建设。


刚刚编制完成的《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为高新区的建设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思想: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从全球战略角度出发,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使青岛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研发基地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我国科技开发力量与国际高新技术前沿的接轨区,成为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的密集区。承载着如此重要的战略任务,高新区的宏伟蓝图将如何展开,总体规划从规划背景、规划范围依据及原则、发展条件分析、新城区发展目标与规模等多个方面作出界定。


发展的条件:面积巨大、经济基础发达、交通生态条件好


经初步测绘,青岛新城区总面积为63.44平方公里,除去河流、湿地、蓄洪区外,可建设用地面积约47平方公里,其可供土地开发规模之大,是全国高新区中储备最多的,而且又不涉及农民转居转工、征地拆迁等复杂的社会敏感问题,这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也是为数不多的,对于其他园区普遍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更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城阳区及即墨、胶州、莱西、平度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是胶州湾北部地区的强大后盾,胶州湾北部地区棘洪滩、上马、河套、红岛四个街道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地区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区域交通条件十分便捷,机场、高速公路、国道、城市快速路、铁路(规划)、地铁轻轨(规划)等交通方式有机衔接,为高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新城区发展目标与规模:建设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上的重要节点


本次规划以新城发展理念为指导,综合分析高新区自身的资源禀赋,科学确定新城区的发展目标与规模。


发展目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上的重要节点、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城示范城区、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军地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创新服务平台和北部城市新地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宜业宜居的生态新区。


城区职能:


一是以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外包产业带动的城市创新中心;


二是依托滨海岸线和湿地、水系自然资源形成的青岛北部生态旅游休闲中心;


三是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示范城区。 城市未来人口、用地将达到以下规模:


2013年近期人口规模约18万人,2020年中期人口规模约30万人,2020年以后远期人口规模约35万人。


2013年近期建设用地规模约33.91平方公里,2020年中期建设用地规模约42.82平方公里,2020年以后远期建设用地规模约46.99平方公里。


用地布局规划:培育六大主导产业


规划确定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效节能、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科技六大产业作为高新区重点。


依据精明增长的经济发展理论,从生态环保、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三方面制订产业准入门槛。


产业布局遵循“专业化产业集中、关联性产业集聚”的思路,引导和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多个专业园区,构筑生产-消费-再利用的产业循环体系。


东部创新岛群北部产业聚集区:位于海玉盐场正阳路北侧,现为新材料产业团地,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高效节能产业。


东部创新岛群南部产业聚集区:位于海玉盐场正阳路南侧,现状为盐田虾池,重点发展海洋科技、生物与医药产业。


高新区核心产业聚集区:包括东风盐场东部场及西半场部分用地,现为市北产业团地及高新区启动区,市北产业团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高新区启动区重点发展海洋科技、生物与医药产业。


综合服务产业集聚集区:位于规划的中央智力岛,重点发展商务办公、金融会展等现代化综合服务业,会聚企业总部和大型科技研发中心。


研发中试产业聚集区:位于高新区启动区中部,集中标准化厂房,集聚产品中试环节,合理引导企业研发机构进驻,建设成为高新区的产业研发基地。


科教研发聚集区:位于东风盐场胶州湾高速南侧的地区,重点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研发机构,培育虚拟大学园区。


两个重点地段:中央智力岛和生态科教园


中央智力岛内以融合自然的空间模式,建设一个“水系环绕、绿树成荫”、景色优美、绿色生态的科技创新之岛。城水相融的景观环境、标志性的建筑组群、国际知名高科技企业都将为中央智力岛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高标准城市形象。沿着科技大道和创业大道形成“十字”形的空间骨架,两侧集中布置公共服务、商业、研发等设施,形成一个富有韵律节奏变化的线型高密度城市建筑群,构建新城标志性城市特征景观带;在轴线的交汇处设置地区最高的地标建筑,与中心广场共同塑造岛上的标志性场所;企业研发总部基地,研发创新组群结合特色生态景观游憩空间,演绎出中央智力岛全新的工作生活方式。


在生态科教园,大学城内包含了教育研究基地、创意产业园区和湿地公园三组不同特色的区域,自然的枝网状水系由城区内缓缓地流入胶州湾,为环湾大都市的发展提供无穷的“智力源泉”。


规划将南侧虾池改造成湿地公园,将水引入城区内,形成主要的水系景观构架。东侧创意产业园区聚集未来大学城自主创新的原始动力点,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智力密集区。中心活动区域的水与公园形成对景,围绕水系和公园周边集中了大学城内主要的公共生活配套设施。西侧将成为教育研究基地,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学及科学研究机构进驻,以清澈的蓝,浓郁的绿,纯净的水为依托,实现整个城区内自然与智慧的共鸣,给予学者们自由驰骋的空间。


25年内初步完成规划目标


规划将高新技术产业新城的建设时序分为3个阶段,力争在25年内初步完成规划目标。


近期侧重于带动性产业的引入、生产与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及景观环境的塑造,通过启动火炬大道、科技大道、创业大道、中央泻湖的建设,推进中央智力岛和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开发。同时,有序开展西部退盐,为高新区的城市功能完善、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中期侧重于新区商务金融、产业孵化、科研创新等综合城市功能的培育,通过完善中、东部岛群生活配套设施和生产力孵化基地,启动西部创智岛群和轨道线网建设,促进周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提升和集聚。


远期侧重于城市功能的更新和提升,通过完善西部创智岛群,提升中央智力岛的科研孵化功能,推动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辐射带动胶州湾北部区域的统筹发展。近期行动计划包括,整体改造盐田,构建湿地生态网络。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内核——中央智力岛。建设核心区高新科技园区。建设新城标志性景观大道——火炬大道。


空间布局:采用“生态经络,湿地岛链”发展理念


在“海·岛·湾”的区域空间构架下,采用“生态经络,湿地岛链”的空间发展理念


“生态经络”以生态湿地为盐田修复的主要手段,整理现有水系,形成溪、河、湖、湾不同层级的水生态系统;同时进行生态复绿,形成纵横交错的生态绿廊,再造“水”、“绿”相通的城市“生态经络”,恢复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构建“支撑城市建设用地、维系城市活动新陈代谢”的“循环系统”。


“湿地岛链”构建形态上类似于“神经元”互相连接的城市创新空间,形成自然与城市和谐交融的“多中心”生态科技走廊。采用“岛链式”结构形成环湾岛链群,组织中心区域的各个重要发展地段,串联科技、教育、空港、商务休闲四大主题的创新功能区。岛群构架为新城提供了多功能、多场景、多元化的特色休闲、商务、研发等功能空间,演绎出具有差异性的城市功能内涵。


从空间结构来分析,整合提炼出“一核、两带、三岛群、多园区”的空间结构体系:


一核:在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中部形成以中央智力岛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核心区,核心区内布置区域生产服务中心、研发集聚基地和新城公共配套服务中心,打造引领新城全面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两带:沿火炬大道、岙东路形成两条城市发展带。


火炬大道城市发展带——沿火炬大道串联科技创新核心区、空港商务区、生态大学城等城市中心功能节点,构成新城区的城市发展主轴。依托现状产业园、规划的生态科教园以及利用便捷的交通条件,火炬大道将充分发挥青岛市高新技术研发智源的集散功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轴。



岙东路城市发展带——延续红岛组团总体规划“一岛、两带、三城”结构中确定的沿岙东路的南北向城市公共功能带,两侧布置相对集中的商业金融、商务办公等高强度开发设施,形成新城的“城市屋脊”,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与周边地区连接的重要轴带。


三岛群:以智力研发机构密集为特征的中央科技岛群,规划范围约20.18平方公里,是新城区的核心区域,科技创新的服务平台;以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为特征的东部创新岛群,规划范围约25.48平方公里,是新城区产业创新、规模化集聚发展的主要载体;以教育、科研及配套园区为特征的西部创智岛群,规划范围约17.78平方公里,是新城区的科研教育中心、产业孵化中心。


多园区:依据批准的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现状产业布局,形成多个产业聚集园区。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发表于2016-09-21
估计走的是上海张江高科园模式
发表于2016-09-21
厉害了我的哥
发表于2016-09-21
厉害了
发表于2016-09-22
lnewhous6263028,您好!您所发的帖子“青岛高新区将建三代新城”已被设置为精华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
发表于2016-10-18

发表于2016-11-01

发表于2016-12-30

发表于2017-03-29
做什么卖买,本钱少利润高啊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8页